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65传真:
农业信息kk体育服务亟待走向终端
kk体育农业农村将是数字经济的下一片蓝海?4月22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一时间,农业农村信息化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加速应用,农业生产正在实现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线上农业正在逐步成型,信息化在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但关键是,精确、动态、科学的“三农”信息服务如何到达“最后一公里”,真正服务于涉农经营主体,让他们充分有效地参与市场活动?这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发展智慧农业必须解决的问题。kk体育
这几天,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会长吕治春和联合会的专家们正在宿州市砀山县调研。这里因为前几天的“倒春寒”,给农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砀山县被誉为“世界梨都”,砀山酥梨名扬海内外。据了解,今年梨树种植面积100万亩左右,挂果的梨树面积80多万亩,其中因“倒春寒”导致坐果率只有40%。“气象信息滞后是其中原因之一。”吕治春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作为农业服务组织,安徽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合会主要业务范围就包括农业信息化服务,长期在基层调研的吕治春发现,“涉农经营主体急需信息服务”。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孙忠富看来,智慧农业的发展将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改造。其中,升级改造的内容之一就是服务领域,可以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
孙忠富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在黑龙江等地区,已经试点应用基于北斗卫星的农机调度服务系统;而一些地区也通过室外大屏幕、手机终端等灵活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向农户提供气象、灾害预警和公共社会信息服务。
这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牧业机械的智能化逐渐成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涉农经营主体需要的。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正探索服务于农牧民的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方式。据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明华介绍,2016年他们建立了呼伦贝尔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由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管理调度指挥中心数字化平台、安装在农机的智能无线终端及深松探测设备终端构成。
目前,该平台开放使用了深松整地的数据整理监测,并圆满完成了2016年和2017年呼伦贝尔市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监测任务。
下一步,“将把秸秆还田、精准施肥、农机合作社管理、农机跨区作业等纳入到平台管理范围内,实现农牧业机械作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服务全市各级农机推广、管理部门”。肖明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管理高效和透明,kk体育提高农业部门的行政效能。此外,这也说明目前涉农经营主体在农业信息获取方面主要依靠政府部门。
实践证明,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云计算、农业大数据让农业经营者便捷灵活地掌握天气变化、市场供需、农作物生长等数据,有效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孙忠富说。
但对于农户来说,信息化能否促进其市场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霍学喜认为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化工具能否促进农产品销售市场选择和农业产业链整合;二是信息化工具能否提高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价格。
霍学喜团队以我国专业化苹果种植户为案例,详细阐释了信息化对农户市场参与的影响机理及其边际效应。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霍学喜表示,研究表明电脑和手机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可以通过改善农户的信息不完全局面,对农户销售市场的选择产生促进作用,进而可以提高农户的农产品销售价格。kk体育
在霍学喜看来,在政策利好和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双重推动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工具覆盖率迅速增长。
霍学喜团队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进行横向对比发现,我国的农村信息化工具覆盖率在发展中国家居于领先地位。例如,“点对点”信息工具,特别是手机的覆盖率已接近100%;“点对面”信息工具电脑网络的普及率增长迅速。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网民线下消费使用手机网上支付的比例已提升至47.1%,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5.4%。
毋庸置疑,信息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要素,对转型国家的农户打破传统的低水平均衡,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的第五个年头。唐珂介绍,我国已建成运营超过16.9万个益农信息社,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7亿元。据介绍,kk体育益农信息社是“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建设内容之一,另一个是12316信息服务平台。
唐珂介绍,按照“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有持续运营能力”的标准,农业农村部在试点地区的每个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社,实现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一社综合、一站解决”。
的确,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持续出台有力的政策举措,但效果如何只有涉农经营主体知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教授团队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他们的信息化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绝大多数既有电脑又安装了宽带。”郑风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但同时,郑风田也强调,他们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由此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供给有些脱节,未能有效满足生产需要。
以信息获取来源为例。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较强,而市场缺位严重。在郑风田看来,该模式的信息供给与涉农经营主体的信息需求可能存在脱节,导致部分信息无效。
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信息需求上,最为迫切的3种信息类型是农技推广类、市场供求类和生产经营类。
“总体来说,他们的信息需求还处在较为初级阶段,以农业生产相关信息为主,对农产品市场与金融及农业政策服务等相关信息需求较为滞后。”郑风田说。
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对信息需求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吕治春发现,现在的涉农经营主体更需要气象信息、农业保险信息等。
对此,郑风田强调,要提高农业信息供需匹配程度,进而提高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郑风田团队在调研时发现,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没有听说过“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也没有听说过益农信息社和12316信息服务平台。无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相关服务信息的使用,也严重影响了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在积极推行相关政策举措的同时,需要加大对其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其影响,让相关政策措施真正惠及涉农经营主体。”郑风田说。
据悉,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新增部分省份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示范,kk体育力争到年底覆盖一半以上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