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65传真:
西北农林科大罗剑朝:找寻农业现代化第一桶金kk体育
kk体育2.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在团队验收会议上讲线.研究团队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进行问卷调查
罗剑朝,男,1964年1月生,陕西武功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农业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陕西省“农村金融”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系农地金融制度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验研究开拓人,曾是国内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之一。11月5日,进入初冬。第22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博览会在中国农业硅谷杨凌如期隆重开幕。虽然细雨蒙蒙、寒风凛冽,但农高会展馆内外仍然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在场馆外广场上,从周边聚集而来的农民朋友正排队等待进入展馆,一字形蛇队缓慢向前蠕动。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虽然天气微寒、空中还夹杂着细雨,但农民渴望拥有新技术成果并应用到农业生产、盼致富奔小康的心气和热劲已将身边的寒流冲到了九霄云外kk体育。
与往届农高会一样,今年展馆里有全国部委、高等院校、国外机构、各省市等提供的1500多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展出,但对广大普通农户来讲,如何有资本实力购买并在田里或农产品加工上采用更为关键。
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何获得这起步的本钱,即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从何而来,就必然成为关键所在。这也是世界性的现实难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罗剑朝教授和他率领的教育部创新团队就是一支致力于寻找这一难题答案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发展基本上是按照“机构不足加机构、补贴不够增补贴、监管不力改监管”的思路进行,迄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发展的现代金融支持之路,实践上依然没有“破冰”。对当前的中国来说,如何解决广大农民、农村中小企业和私营业主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在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地杨凌,有一支长期着力研究、破解农村金融难题的专家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罗剑朝及其带领的教育部创新团队。
1992年6月,罗剑朝顺利完成本、硕、博10年连读的大学读书生涯,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及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留校任教,并继续聚焦农村金融这一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
只有打破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舍默提出的“银行悖论”铁律,才有可能解决农村金融难题。
2006 年,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荣膺诺贝尔和平奖。格莱珉银行开创和发展了“”服务 ,专门提供资金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从而打破了近百年的金融业运行“铁律”,一些从而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
然而,由于国情的不同和农业发展的多样性等差异,格莱珉模式在中国可以借鉴,却不能够复制。“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性生产资料。但是,当今中国大陆是土地二元制,城镇土地属于国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在集体所有制下,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收益权)往往属于不同的主体,即三权分离。这就形成农户种地无法依靠土地资本获得信用贷款的现实困境。”罗剑朝说。
罗剑朝认为,农民从金融机构难以取得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满足银行需要的理想抵押品。
为此,罗剑朝在读博期间及参加工作后20多年时间,重点关注农民手中最有资产价值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融资的可能性、可行性与方案设计问题。
2002年初,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从农民自身的资产中寻找符合银行贷款安全性、赢利性、流动性等专有特点的抵质押品,走出一条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双赢之路以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与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农地金融改革,盘活农民耕种的土地资源,撬动社会资本,统筹政府财政资金,形成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已倒逼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理论研究创新和布点试验工作的开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一直拥有很强实力和很高知名度,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创始人、老一辈著名农业经济管理学家万建中、王广森等教授,不但以丰硕的成果闻名全球,更以优良的学风为学界所称道,学科积淀极为深厚。为了破解农村金融难题,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不断推动“三农”问题解决,2006年9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农业经济管理”国家级重点学科为依托,在全国率先设立农村金融学科,设置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金融管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等特色研究方向,汇集农业经济管理、金融学、应用数学、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中青年教师,组建农村金融科研团队,为破解农村金融难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开展西部农村金融问题的协同创新研究。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2011年12月,“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开创了该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入选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先河。
为了确保完成肩负的重任,创新团队坚持“倡导创新、协同攻关、追求卓越、服务三农”理念,制定出台《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度》《科研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学术交流管理制度》《研究生学术规则》等制度和规定,培养良好学术道德,树立科研诚信意识,强化团队的凝聚力、创新能力,形成了“科学严谨、团结协作、刻苦钻研kk体育、精干高效”的团队文化。
团队现有科研人员36名,其中团队带头人1名,方向带头人5名(包括团队带头人),研究骨干25名,引进人才6名。教授12名(二级教授2名),副教授9名,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占团队总人数的58.3%;团队成员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1人,占比为86.1%。
团队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主,平均年龄为42岁。团队学科背景交叉融合,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是一支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潜力的研究队伍。
团队骨干成员王静,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授、博导,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等科研课题10多项,发表多篇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
团队骨干成员、博士生导师孔荣教授,曾赴台湾中兴大学农业经济系访学,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系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10多项,担任美国康奈尔大学JSL基金项目“发展中国家小额信贷研究”中方负责人,也曾获国际出版集团(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杰出论文奖。
团队成员李滔,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获博士学位;他主持完成德国联邦政府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哥廷根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联合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5项,运用团队调查数据合作撰写的《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基于Poisson Hurdle模型的微观经验考察》论文在权威期刊《管理世界》2015年第7期发表。该文认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缓解了小农户贷款难问题,小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响应程度较大农户更为积极,将为中国农地金融试点改革向全国推广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经过3年多的协同攻关,目前团队成员表现出良好的学术素养与问题导向意识,团队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稳步提高,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罗剑朝一直强调并着力践行这一理念: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更多地侧重深入农村,贴近农民,面对面开展社会调查、实地调查与问卷调查,通过采访与扎实调研,取得大量第一手数据资料和鲜活案例,论文素材来自广大农村、农民,论文的政策建议体现在改革方案和政策设计中,最后的目标是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以对“三农”实际工作有前瞻性、预见性的现实指导。为了做好项目的调查工作,研究团队常常从调查方案形成、问卷设计,到数据整理、录入,都要反复进行论证。调查正式开始前,要对调查员进行行前培训,强调实地调查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调查开展过程中,更要克服心理、语言、气候等各种困难,化解被访农户的疑虑与担忧,迎难而上扎实细致开展工作。据介绍,这些年的寒、暑假期间,罗剑朝基本上都会组织团队成员及其研究生,并亲自带队深入陕西、宁夏等县(区)进行农村金融入户问卷调查。他们白天冒着酷暑或寒风走访农户,晚上一起汇总白天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模拟检验调查数据的客观性、代表性,讨论并完善第二天的调查方案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获得的数据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该创新团队深入农村进行大规模的样本数据调查,是一种经常性的基础工作。团队从2011年起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肯尼迪政府学院、康奈尔大学应用经济与管理系、企业消除贫困国际组织等机构合作开展“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潜力与发展”研究项目的两年内,在白水、眉县等数个县组织开展了农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机构关于苹果kk体育、猕猴桃投入产出等问题的4套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收集样本数据10万多个。
现在农村人口是留守老人居多,要对一个农户进行数十项系列问题的问卷调查,的确并非易事。问卷对象往往怕耽误农活或存有误解而不予配合。
“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取得真实、完整、有效的第一手数据。”罗剑朝说。
“这3年,我们共调查、收集了1万份农户问卷,建立陕西杨凌示范区、高陵县、临潼区、宁夏平罗县、同心县等5个农村金融固定观察点和数据采集点,建成拥有数据点40万个的农村金融数据库。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数据质量较高、采集指标丰富的农村金融专项数据库。”在他轻描淡写的背后,其实是团队执着的心力付出与辛勤劳动。
“团队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成效的工作,建议教育部给予滚动支持。”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对教育部创新团队农村金融智库建设取得的成就予以高度肯定。
今年6月17日,“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创新团队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评价结论为优秀,建议予以滚动支持。专家们一致认为,团队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经济社会价值,研究进展顺利,取得成果突出,社会影响力彰显,全面圆满完成了团队预期目标任务。
总结这支团队取得的业绩,主要有:第一,创新团队在罗剑朝教授的带领下,凝聚力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团队发展与平台建设、创新能力与社会贡献、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团队文化与管理运行等方面取得了新成就、新突破、新进展,团队学术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创新能力、社会贡献进一步提升kk体育,国际合作持续拓展,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团队管理逐步规范,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第二,团队在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开放度与配置效率评价、农村金融市场供求均衡、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跟踪研究、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验模式比较、促进西部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和研究平台,对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政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支持。
第三,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科技任务66项,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4项。出版农村金融创新团队系列专著17部,英文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84篇,其中,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各1篇,SCI收录2篇,SSCI收录3篇,EI收录2篇,CSSCI收录51篇。提交政策咨询报告4项,其中,“关于警惕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关于加大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验政策支持力度的建议”等4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务院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批示、批复;4项研究成果被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陕西省高陵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杨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部门采纳、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第四,项目执行期间,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批陕西省省级教学团队1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6人,培育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获批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专家1人;培养硕士学位获得者22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36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郭新明、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孙宗宽、杨凌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李林一致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村金融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罗剑朝所开展的研究都是紧密结合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实际,因此,许多项目一经完成,其成果便很快被政府部门采纳,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应用团队的研究成果,创设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验示范区,实现了农村产权与现代金融的有效对接,初步解决了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融资难、抵押难、担保难等农村金融难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国务院的肯定支持,被称为农村金融的“杨凌模式”。
11月6~8日,第22届农高会金融服务现代农业专题展暨集中签约仪式、金融服务现代农业新业务推介会分别举行,杨凌农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揭牌,农村金融的“杨凌模式”再次备受世人瞩目。
2014年9月21日至22日,“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古谷周三社长、岡山信夫专务理事,韩国宏观金融研究室宋枓韩室长、金宰贤首席研究员,韩国农协中央会金柳泰常务理事,孟加拉农业大学Wakilur Rahman博士等主旨报告表明,各国农业经营主体都经历了由小规模向大规模发展的历程,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耕地闲置撂荒、农村资金外流、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相伴而生且愈演愈烈,为此更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研究这些变量对农村金融的影响,采取得力措施纠正过度市场化偏差,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和政策体系kk体育,以解决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新的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教授、西南大学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学科带头人温涛教授等认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农村金融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西部农村金融研究的中心。新形势下要做好中国的农村普惠金融任重道远,今后希望加强与该团队的合作交流,不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
汪应洛院士说,我国新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很复杂,金融问题最关键,但对它的研究也最薄弱。这个硬骨头需要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创新团队这样的智库去“啃”。他希望创新团队继续挖掘宝贵数据背后的信息,深入开展持续研究,并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应对农村金融新动向、新进展、新趋势中提供决策支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形成特色明显的农村金融高水平“智库”。
谈起今后的目标,罗剑朝表示,农村金融是一个系统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开展理论创新研究。破解农民“贷款难、抵押难、担保难”农村金融难题,需要从理论上澄清若干模糊认识,在实践上突破若干“禁区”,从行动上真正树立“普惠金融”理念,采取扎扎实实的改革举措,才能形成“可复制、易推广、广覆盖”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后续研究要关注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农村金融供求均衡模式、农业产业链金融、农村金融生态优化、农村普惠金融、农村金融风险管理等前沿热点难点问题,持续跟踪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发现问题,提出系统完备、符合实际、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与政策建议。
面向未来,团队要继续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完善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扩大研究成果推广应用范围,补齐农村金融短板,推动解决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难题,促进西部农业与全国农业同步迈向现代化,将团队建成学术水平领先、科研素质过硬、创新能力较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农村金融创新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