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65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kk体育 > 新闻资讯

中国粮食经济:《端牢中国饭碗kk体育》生动记录特色粮食安全之路——《经济》访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1 11:05:48

  kk体育大型系列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于8月2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频APP同步播出。这部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摄制,节目通过聚焦鲜活生动的事例、普通人物的命运故事,以点带面、深入肌理,全面解读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和十年来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经播出,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近日,《中国粮食经济》编辑部采访了该纪录片的制片人张越和总导演雷溶。

  央视综合频道为什么会策划推出这样一部长达16集的大型纪录片《端牢中国饭碗》?

  制片人张越(以下简称“张”):为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央视综合频道今年策划的重点选题都围绕着“国之大者”的内容,首批策划推出的就是聚焦“国之大者”中的粮食安全,频道对这部16集大型系列纪录片的定位要求是展现十年成就,反映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如何越走越稳,回答“中国为什么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却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一重大问题。接到任务后,我和团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将是首部关于粮食安全深度调研、全面展现的纪录片。粮食安全这个领域涉及内容广泛,政策性强,拍摄前我最大的担心是怕内容讲不全面,事例找不准确。为此,我们认真学习了习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请各领域专家解读了十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等方面的政策内容,查阅了相关部委出台的近百条政策法规。摄制组深入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4个区县、四大主粮产地、77个种养殖基地、6个中央直属粮库,当我们在深度学习调研中,看到鲜活的案例、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客观的成就数据时,终于找到了方向,也坚定了信心。从保护耕地到打造良田,从种业振兴到大国粮仓,从主粮吃饱到副食吃好,从吃得安全到吃得健康。中国连续18年粮食丰收,生产着全世界最多的蔬菜、水果,饲养着最多的猪和鸡,提供着最多的鸡蛋,这一切,都应该让观众看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的成就有多了不起!

  总导演雷溶(以下简称“雷”):作为纪录片,要以祖国各地各行各业落实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的生动事例为缩影,以点带面展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这是一次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从厚读薄”的过程。主创团队在策划阶段,召开了百余场研讨会。每场研讨会都会邀请政策专家、农业顾问、科技人员等“外脑”提供智力支持。了解国策,读懂国策,如何在30分钟之内,把中国的耕地、良田、水利等相关问题说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学习,把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从厚读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目中我们请来了近2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拍摄了40余位扎根基层研究所、农技推广中心的农业科技人员,他们都是择一事终一生,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粮食安全。要让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可以吃得饱且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离不开这样一群人,他们值得被记住、值得被看见。

  雷:这样的细节不胜枚举。比如我们看新闻,知道中国粮食产量18年连丰。然而,当深入下去才知道做到这一切有多不容易。在河南,拍摄主粮小麦的故事,kk体育我们了解到,去年河南暴雨造成洪涝灾害后农户损失巨大,种粮大户李文周的种子和农机都被水泡了,一度想弃种。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几次三番给这位种粮大户打电话,安慰、鼓劲、动员,因为郭教授知道李文周对村民有示范作用,周围的农民都看着他,他弃种会引起更多人弃种,他继续就会给更多人信心。郭教授多次下地用科学方法指导李文周,让他晚种的弱苗变壮苗。有一个情节是,今年六月,郭教授在麦熟时到李文周的地里,看到丰收在即,高兴地说:“文周啊,丰收了你得请喝酒啊!”这个瞬间非常感人。这份丰收来之不易,是顶级专家和种粮大户同心协力换来的结果,这背后是更多为农民服务的专家顾问团下沉到田间地头指导帮扶,是国家在天灾后给予真金白银补贴和支援的结果。

  张:在看《打造良田》这集的素材时,有个镜头是,盐碱地改造团队的科研人员,用手指蘸蘸盐碱地里的水,放在嘴里尝酸碱,把种植的植物叶子揪下来尝味道,你可以想象,这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研究的常态。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刘小京,对环渤海的盐碱地进行研究,一干就是20多年,从当时这里寸草不生,到今天他们满桌的工作餐都是自产的食物,刘小京说:“我头发虽然白了,但是盐碱地绿了,我们就高兴。”这些瞬间和话语都非常打动人。他们是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人。中国的耕地46%分布在丘陵和山地,质量都不高,想要产粮,得有耕地,想要高产,良田要自己打造,中国农业领域有很多这样久久为功的科技人员,他们改变着土壤、提升着产量、丰富着品种。

  张: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十年来,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在新粮食安全观和大食物观指导下,这个系列节目不仅聚焦于传统意义上的耕地粮仓,也把目光投向森林粮仓、海洋粮仓,甚至向微生物要蛋白要热量的菌菇。节目以《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为索引,力图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雷:我们16集纪录片是围绕记录新粮食安全观和大食物观排布建构的,主要通过11个纵向切面和5个横向基座,形成整体的逻辑架构。

  11个纵向切面:“装满米袋子”、“拎稳菜篮子”、“抓牢油瓶子”、“丰富果盘子”、“保障肉案子”等。

  5个横向基座:“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kk体育“农田必须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让种子装上更多中国芯”、“要管好用好储备粮,这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

  节目排布始于耕地,收于粮仓。以粮食生产的根基——耕地、良田,以及农业的命脉——水利灌溉为开篇三集;之后到饭碗中的主粮小麦、水稻、kk体育玉米、大豆等四集;再到增加幸福感、提升国人营养、有国家产业布局的蔬菜、水果、水产、肉禽、蛋奶、油料以及大食物观中特别提到的向微生物要蛋白的“菌菇”等七集;最后收于农业的芯片“种源”和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粮仓”两集。可以说是全景式展现了中国农业和粮食的方方面面。

  哪些场景让您对“中国饭碗”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您如何看待和理解大食物观?

  张:当我们采访到国家为了保护60亩的山间耕地,让工程绕路,为此宁愿打通一条山里隧道时,看到了国家保护耕地的决心;当我们知道为了让一位种粮大户的千亩土地灌上黄河水,国家投入200多万修通灌溉“最后一公里”时,懂得了国家为疏通水利这个农业命脉所下的力度;当我们了解国家每年都要公布粮食最低收购价给农民信心时,看到了国家让“种粮的人有钱挣”的诚意;当我们看到为了不与粮争地,宁夏农民把蔬菜种到戈壁滩上时,懂得了中国人的坚韧和智慧。中央顶层设计、政府出台政策、科技人员不懈坚守、农民经年耕作,中国饭碗能够端稳端牢,这是上下齐心的结果。

  雷:我对大食物观的理解是,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不仅要生产,而且要发展,口粮要绝对安全,但也要有充足饲料,保证肉禽蛋奶提供蛋白质;蔬菜不仅丰富,流通也要及时。我们不仅要向土地要食物,我们也要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不仅要满足吃饱,也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国饭碗是全国一盘棋,土地、水资源、物种、时令、设施、kk体育科技、农民、百姓都像一盘棋那样统一布局,协调发展。

  如何把宏大叙事的纪录片拍好看?这部纪录片比以往同类型的纪录片有什么创新之处?

  雷: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全方位、多维度地表达,顶层设计有专家政策解读,创新突破有科技工作者注解,田间地头有农民耕作的事例支撑。任何一期的表达里,事例虽然选择个体,但是跨度都是整个中国。宏大叙事离不开鲜活的、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人物和故事。微观上,鲜活事例+生动细节+客观数据+奇观镜头构成了表达的基本元素。想要生动表达,就要对细节进行挖掘。比如在表达现代化设施农业对蔬菜的贡献时,挖掘了在蔬菜大棚中用智能控制大棚开窗的时间和角度,调节光照,控制西红柿甜度;比如表达保鲜运输时,找到了“过去运送菌菇需要走24小时的山路,现在用无人机只需要12分钟”,这些细节表达了科技对农业生产的升级改变。

  在拍摄创作方面,《端牢中国饭碗》遵循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理念,运用超高清、超微距等新的技术手段,使用探针运动镜头、长焦航拍、航拍延时等拍摄方式,既从微观处拍摄到了种子破土发芽、水果鲜嫩欲滴的奇观视效,也从宏观处拍摄到了中国农业生产日月流转、大地丰收的恢弘场面。

  张:这是一部首次以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为指导思想、全景展示中国粮食安全成就的纪录片。集数之多、覆盖之全是电视创作领域前所未有的。

  如果说和以往同类型节目的不同,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次全方位盘点了中国人饭碗中从主粮到蔬菜、肉禽、蛋奶、水产等副食产品各种令人惊叹的数据:中国小麦的品种自主率达到100%;蔬菜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中国生猪饲养量约占全球一半,同时饲养着世界上最多的羊、鸡、鸭等牲畜等家禽。

  生动的事实加丰富的数据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kk体育谷物供应基本自给、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有力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咨询热线:400-023-4865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KK体育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