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400-023-4865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kk体育 > 新闻资讯

kk体育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3-10 04:38:22

  kk体育有机农业是按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兽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特别是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特别关注,期待更多的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满足物质的需求。

  目前,唐河有机农业刚刚起步,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企业和合作组织少,生产基地面积小,普遍处于自发的生产阶段,存在着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技术不规范、认证机构不一致、基地管理不落实、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准入不严格、产品质量难保障等问题。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推进有机农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管理、打造品牌,全面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2)基本要求。着眼市场需求,开发天然、健康、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要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发展瓜、菜、果、粮、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重视建设基地,推广有机种植技术;严格标准,严把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各环节,确保质量安全。(3)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县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有机农产品知识得到基本普及,规划建设10个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达到国家标准示范园区,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2000公顷,重点发展蔬菜、粮油、食用菌、小杂粮、干鲜果品等有机农产品,新增认证有机(转换)农产品20个。

  (1)规划有机产业。蔬菜、瓜果板块,重点发展“西瓜”、“大葱”、“小辣椒”、“草莓”等蔬菜、瓜果产业;发展中药材产业栀子;发展有机桃葡萄等林果产业;还有有机红薯、大米、面粉、花生、杂粮等特色粮油产业。(2)支持建设基地。一是支持企业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自建基地,或非农企业以工商资本投资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强强联合建设基地,以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种子(苗)、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技术服务,统一订单、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购。二是支持专业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基地。乡镇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路子,鼓励农民采用土地承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kk体育,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支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社会团体等通过签订采购协议、直接投资等形式,通过投资、参股、补贴等方式,建设基地。实现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四是注重发挥大户能人的示范作用,鼓励种植大户、科技能人带头建设基地,形成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能人效应。(3)加强技术指导。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培训技术骨干,建立技术网站,搞好技术服务,确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根据国家标准编制本行业的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及操作规程。选择国家认可的、有资质、信誉好的认证机构,积极鼓励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申请基地或产品认证。(4)落实监管责任。对管理规范、质量达标、认证有效的基地鼓励其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对生产基地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实行例行检查制度。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休闲农业发展呈现一片祥和的状态,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其暗藏的问题也得以暴露,因此怎样解决当前休闲农业发展,探究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途径,也已然成为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休闲农业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壮大,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当前休闲农业企业积极与旅游集团合作,两者合作共创佳绩,这种合作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业的业绩,也开辟了休闲农业旅游路线]。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014年1月,福建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24个,同期增长了5个,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福建省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休闲农业的类型上,从全国整体休闲农业发展方向上来看,休闲农业逐渐向规模化与多元化方向发展,转变了从传统单一的发展模式。当前休闲农业的发展类型包括,观光果林,体验式渔业、农业生产、农业采摘(收获)、民俗文化休闲体验、体验式茶业等多种类型。

  休闲农业在快速发展背景下,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休闲农业项目开展不合理,众多农业资源利用呈现不合理状况。在当前的休闲农业相关活动中,各项项目的展开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农家乐”等活动难以得到创新,致使旅游资源浪费,休闲旅游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将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状况。休闲旅游脱离农业文化。农业发展依附于农业的生产与劳作,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之中,逐渐形成众多农业文化,例如传统的采茶歌,之所以农业艰苦的生产体验得到众多群众的喜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业文化的依托,在农业文化的渲染下,休闲农业才得以发展与壮大。但是从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来看,休闲旅游脱离了农业文化,各项休闲农业活动并未体现出地方特色,对于农业文化发掘力度仍显不足[5]。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需求。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而休闲农业作为服务行业,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前来消费,一方面希望得到质量较好的服务,一方面希望在实际的体验中得到人生与生活的领悟。但从当前的休闲农业发展来看,农业本属于第一产业,而休闲农业则偏向于第三产业,在这种跨维度上的转型中,农民的素质并未得到及时的转型,即使农民自身具备朴实祥和的形象,但是对于服务行业,与服务相关知识,农民仍然处于欠缺的状态,因此导致当前休闲服务水平难以达到实际顾客的需求。

  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呈现出的相关问题不可忽视,本文认为想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途径,需从几下几方面着手。

  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发展逐渐呈现出疲软的状况,基于此,应着手于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查找当前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分析其原因,统筹全局工作,之后对休闲农业进行规划。在当前休闲农业中,不难发展休闲农业与其相关的各项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旦出现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将会牵扯至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休闲农业与当地经济相结合,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正式休闲农业发挥的地位,统筹全局,运营周边城市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进步,在政府国际的大力支持下,合理利用当地的相关农业资源,创新休闲农业各项活动。改变传统农家乐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例如可根据游客情况,在农家乐的基础上,结合游戏的方式,将游客进行分组,设置多个游戏环节,让游客既可体验到农业项目,还可在劳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还可利用周边旅游资源,建设相关的旅游景点,例如可组织游客到周边乡下、森林、湖泊等地进行旅游,增加相关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更好的体验自然生活。但在开发相关旅游项目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可持续性的开发,在享受自然资源回馈的基础上,保护和爱护自然。

  农业文化是农业在千百年迁徙与演变过程中凝结的智慧结晶,因此对于农业文化的建设与开发,可帮助休闲农业提升其发展绩效,扭转其发展困境。加强农业文化建设需着手于农业文化的特征,打造当地特有文化的特色。在体验经济视野下,充分挖掘特色农耕文化,在进行农耕文化建设过程中,可进行相关充农耕景观建设,例如农业体验园、农业观光园、农业培育园,明确各个农耕景观的作用,并对其中的农业文化进行接受[6]。例如转基因农产品,有些城乡人士虽听闻过转基因,但并未真正了解,因此可在观光中进行讲解,让人们了解到转基因食品的功效,转变对于转基因食品的看法。在进行农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当地特色农业文化。例如采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中可领略人生与感悟人生,而采摘茶时,也体现着一定的茶文化,例如采茶对于时间的要求,不同茶种对于茶嫩芽的要求与采摘手法也不同,在采茶中,一些民族要举行相关的活动准备,如服装准备、采摘工具准备等。这些活动准备中,各项项目的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应充分保护这些特色的民俗农业文化,与此同时,在建设文化时,也可利用周边城市,建立产业群效应,培育自身休闲农业品牌,以便于扩大当地休闲农业知名度,促进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

  市场需求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休闲农业的正常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验经济视野下,休闲农业应积极定位于市场需求,转变其自身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在发展过程之中尤其注重提升休闲农业的服务水平。休闲农业在规模化发展中,需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即使为小型农家乐品牌其相关的经营人员也需进行服务教育,让顾客体验休闲农业生活,并非自租旅游,应在游客观光或体验过程之中,做好相关介绍与帮助工作。在当前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负面旅游信息屡见不鲜,对于休闲农业来说,亦是一个巨大考验,而分析其核心问题完全可以将其归类至服务领域范围当中,因此休闲农业旅游要想得到有效发展,重要的手段便是全面明确市场需求定位,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尤其着重注意儿童与老人的安全问题,在采摘的过程之中防止儿童与老人受伤,也是休闲农业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让游客既体验到回归传统农业的乐趣,也需让游客感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体验,以便于在体验经济视野下,更好的提升休闲农业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过去的小农经济,还是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农村发展伴随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农业现代化的逐步加深使得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可耕种面积却不断下降,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逐渐接近最低红线,粮食是解决温饱的根本,面对这样的情况,推动农业机械自动化,实现有限耕地面积的最高效应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那么,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面临着怎样的现状呢?未来又该以怎样的模式推进机械自动化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的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还是农业税的免除,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由传统农业向机械化农业不断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机械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在逐步增多,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装备在不断提高等。但是,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并存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面对的主要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程度不高。精准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是目前发达国家农业发展中应用最多的农业技术,通过对美国、德国等农业发达国家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正逐步实现精准自动化。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性的实现,需要让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保证机械自动化精准定位,对于预防农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动态精准更能以最快最准确的定位找到问题所在,进而将生产损失降到最低。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的GPS、GLS技术与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能力还很低,这是未来发展中需要提高的部分。其次,农业机械自动化创新不足。除了精准程度不够以外,创新不足也是目前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问题。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而言,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项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都在提高,农业机械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当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时,农业机械自动化也就有了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照搬和完全借鉴,自主创新明显不足。所以,实现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创新也是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推进模式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程度还不够,但是我们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情况。近年来,农业机械专业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速度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关于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度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多,所以,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模式。其中,关于节水、节肥等的精准度研发更是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理念之下,精准模式下资源节约的理念必然更受社会欢迎,也必然会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对农业机械自动化精准模式的深入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这是良性循环的模式。总之,农业机械自动化的精准模式,将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模式选择。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是最近我国最为重要的发展理念,不管是哪个行业,都已经开始了深入的创新活动,农业机械自动化以技术为支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其创新模式是必然选择。所以,以国外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先进理念为借鉴,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区农业发展的特色,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中的必经途径。总之,技术创新模式也是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模式。

  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为农民提供专业的农业服务的机构,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已经逐渐落伍,面对新的发展速度和前景,传统农业应当借助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资源整合和专业服务,是广大农民受益。而在农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模式和规模大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的需要,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民对于农业合作社的需求度直接决定了其合作社的参与意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首先,限于有限的教育水平,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较差,对于这个新型的农业合作社还没有深入的认识,因此也就没有参与和了解的意愿。其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民的生产模式都处在自产自销的状态之下。这种生产状态以家庭为单位,农业生产能够满足家庭的消耗就足够了,对于更大的产量,甚至达到可以售卖的程度,农民还没有意识,而且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也使得农民难以有足够的劳动力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在这种小农意识的基础上,农民对于这种新的农业合作社就没有很大的参与热情。第三,农业专业合作社没有很好地利用网络、电视或其他媒介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民对于这个机构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在农业合作社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就会陷于被动。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得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融资、财税、信贷等方面仍旧缺乏有利于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这种情况会使合作社的发展受到限制。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其贷款金额会受到限制,这就使得其只能选择相对容易的。在税收方面,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享受到的优惠政策也很少,相关机构应当在信贷和税收方面给予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多的优惠和政策扶持。

  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管理运行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机构设置有待完善,其管理制度也有待规范,在农业专业合作社中,每一个参与进来的农民都应当享有平等的决策权,但是在实际运作当中,真正的决策往往掌握在决策层当中,农民缺少足够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致使内部管理缺乏活力。此外,农民资金进入农业合作社的流量较少,使农民和农业合作社之间没有建立起密切的收益关系,这对于农业合作社的运营也是不利的。

  另外,农业合作社在运营当中也缺乏监督,内部监督机制有待完善。很多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由企业控制或兴办的,这种情况下,农业合作社的财务、决策和收益情况都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农民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此外,上级机构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审计和监督机制也没有发挥出来,这样会使农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息很多问题,不利于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要使广大农民参与到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中来,就必须先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使其认识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构成,以及具体的运作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农民了解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够给广大农民带来怎样的收益。使农民了解这些关键信息,才能使其进入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当中,共同参与决策,见证农业新的发展模式。其次,农业专业合作社要利用电视、报刊等社交媒体来宣传合作社的宗旨和意义,使广大农民对于农业合作社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利用媒体扩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能使广大农民在选择参与农业合作社时能够更加放心。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使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培训过程使农民真正了解目前的市场,并能够学会利用合作的模式提升农业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使广大农民在合作社的决策当中发挥出更为主动的作用。

  为保证农业专业合作社更加健康持续的发展,政府应当在信贷和税收方面给予其更对的优惠和支持。此外,政府也可以鼓励其他商业性的金融组织参与到对农业合作社的服务中来,使农业合作社的融资范围得到扩展。其次,政府为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专项资金应当加强管理,用来专门开展与农业合作社相关的活动。例如,政府可以抽出部分专项资金,用来对农民进行专门的知识培训;合作社需要的一些设备设施,也可以用这部分专项资金进行补贴购买,以减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政压力。

  要确保农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首先要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监督C制。监督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使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和制度得到规范的管理。首先,从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需要进一步发挥农业合作社监事会和农民社员的监督作用。监事会在合作社当中可以对财务状况和制度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要随时调整。农民社员要基于自身的团体利益,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其保持健康良性的发展。此外,政府和相关的审计机构还要发挥好外部监督的作用,要定期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周转、资金用途等情况进行调查,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

  农业专业合作社将农民和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得到转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农民的整体收入和生活水平,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发展与完善阶段,对于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才能确保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1]鲁雨,李佳林,周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问题[J].经济师,2016,(11):136-137+139.

  [2]徐刚,吴振雄.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19):6-8+12.

  [3]梁健,侯立白.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04):107-109.

  农业教育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实践,又反过来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在现代,科学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早在洋务运动时期,在1866年,清政府在马尾港创建的船政学堂,被认为具有现代高等教育的雏形。由教会创立的福建协和大学,并在1936年获得省政府补助增设农学院,即福建农林大学的最早前身,1940年在永安成立福建省立农学院。10年内乱高等农业教育遭受严重摧残,1977年以后福建高等农业教育才逐渐步入正轨,有条不紊地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在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招生规模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观。1994年1月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9月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经历了3次的分分合合,历经艰难才有今日面貌,福建农林大学是这个时期高等农业教育事业在福建省发展道路上的侧影。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有以福建农林大学为首的省属重点大学,还有集美大学中的水产学院和生物工程学院、武夷学院的茶与生物系、龙岩学院的生命科学学院本科共5所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民办高职学校有天福茶职业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的现状,给予符合实际的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作出有利于促进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

  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到如今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为当地经济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面向“农村、农民、农业”,高等农业人才的培养、提供高科技成果和推广最新科技成果。通过对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分析,充分理解目前的发展现状,发现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目前的发展赶不上高等教育的平均发展速度,不论从招生规模,还是教学基础设施,不论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还是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都落后于高等教育的平均水平,主要表现为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数量较少、办学模式单一。福建高等农业教育颇有渊源,发展至今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契合。如今,随着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迅速转型,福建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立足福建农业的特点,培养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高等农业人才是福建高等农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深化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灵活多样的高等农业人才培养方式,是福建高等农业教育支持福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现行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的招生主要按照国家招生计划为主,办学模式单一,招生方式单一,培养模式一刀切,不太注重个性的培养。目前公立办学主体有7所,其中5所是本科院校,2所是专科院校,此外还有2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这样的格局与发达国家相比,显得十分单薄而无力,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

  从办学主体的视角来分析以上这些现状,就会发现影响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的深一层次的原因。福建省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持续下降因为农业产业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是弱质产业,处于弱势地位,社会认同度比较低,在社会群体中农民是,导致农村处于“二元”结构的弱势端。与之相对应,以服务农业和农村发展为主要对象的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忽视,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呈持续下降趋势,这种状况与高等农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应有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地位是极其不相称的。福建省高等农业院校办学主体单一化,市场机制的缺失目前,福建省大部分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拨款、学生学费等单一化渠道。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一些地方农业高校教育事业经费生均拨款平均只有2000多元,远低于生均培养成本,导致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状况正在加剧,目前单一的办学方式已经大大地制约了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内容,是实现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地方电视媒体一直是与农民群众接触最多,对农民群众影响最大的媒介,所以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的制作也一直备受关注。就目前而言,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仍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所以,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并且只有做好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才能为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就目前而言,地方电视台在农业电视节目的数量、内容、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针对现有的一些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农业电视节目的播放现状、节目内容、节目时长和节目反馈等几个方面来总结。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目前已有很多家地方电视台制作并播放了农业电视节目,有的电视台还开设了农民频道,如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重庆电视台公共农村频道等。但是就农业电视节目被播放的比例上来看,相比较于其他节目还是很低的,在全国近400家已注册的各级电视媒介中,开办有农业电视节目的只占4%,农民群众在收看农业电视节目时也基本没有选择。全国近百套电视节目,也只有20几套涉及到了农业电视节目的播放。就拿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来说,数量上也是极少的,近几年被大众广为知道的也就是《乡村爱情》系列,在数量上远远没有其他题材的电视剧多。所以,农业电视节目在地方电视台的播放存在着数量少,比重轻的现状[1]。

  目前的大多数农业电视节目在内容上不是推广种植技术,就是家禽的科学饲养。节目内容单调,表现形式单一,信息更新也不够及时。节目的制作人往往缺乏对现代农业的了解,不能够将现代农业技术深入浅出的介绍给农民群众kk体育,难以吸引农民观众的注意。也有一些农业电视节目过于专业,在内容表达上采用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导致农民观众无法理解。可以说,现在部分农业电视节目内容根本无法反映出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不具有为农民群众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在现在的大部分电视节目的时长达到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情况下,农业电视节目的时长仍然在十几分钟。而地方电视台更是将大部分的时间用于电视剧和广告的播出上,甚至有些电视台在农业电视节目中插播的广告时间都比农业节目播出的时间长,农业电视节目在地方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一档农业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较短的情况下还存在着播出周期较长的现象,更加无法保证农民观众的持续关注。再者,节目的播出时间应该考虑到观众的作息时间,农民群众习惯于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但是一些农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竟然放在晚上11点左右,节目几乎不存在收视率。所以,农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问题是值得重新考量的问题[2]。

  相较于现在大部分的节目来说,农业电视节目仍然没有群众意见反馈的环节。现在的农业电视节目的制作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没有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更没有群众反馈的环节。这使得节目的播出一直没有创新和改进,因此,这样的节目也很难给农民观众提供什么有效的帮助。所以,缺少反馈机制是农业电视节目存在的重要问题。

  无论是从农民观众的数量上考虑,还是从响应国家政策的角度考虑,都应该增加地方电视台的农业电视节目播放数量。增加农业电视节目的数量,可以获得广大的农民观众支持,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再者,随着农业电视节目数量的增多,也会使节目制作人关注到节目质量,形成竞争意识,制作出更多更好的农业电视节目。

  在农业电视节目制作上,一方面,应该加入农业文化方面的内容,体现当代的农民精神,拉近与农民观众的距离。另一方面,节目涉及的农业技术要更加新颖,要涉及到农业发展的各个范围。再者,在推广农业技术上,要注意内容的表达形式,使得内容既不失专业性,又能够考虑到农民观众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更容易接受。只有做到以上几点的农业电视节目,才能真正获得农民观众的支持,给予农民群众农业发展上的

  农业电视节目在播出时间上,首先要考虑到农民群众的作息时间,避开农民的睡觉时间和劳作时间。在农忙时节,地方电视台要考虑进行节目的重播,从而保证农民可以在节目收看时间上有所选择,并且可以达到提高节目收视率的效果。再者,农业节目时间需要延伸到半个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每期节目能够包含更多的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信息,使节目更具有实用性。最后,节目的周期应该缩小,改周播为一日或两日一播出,这样才能保证节目内容的连贯性。总之,调整农业电视节目时间才能够保证节目的收视率。

  农业电视节目应该以满足农民观众的需求为制作目标,所以地方电视台应该建立农业电视节目的反馈机制。首先可以设立节目的热线电话,给农民观众提供信息沟通的渠道。其次,可以开通节目短信留言板,让农民观众通过发短信的方式提出意见和建议,方便农民群众说出对节目的感受和需求。最后,节目制作者应该根据农民群众的反馈,及时的调整节目内容,以满足当地农民群众需要。

  总而言之,通过对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农业电视节目存在的不足,就可以更好的改善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现状。而地方电视台必须看到现代农民群众思想的进步,及时的制作出符合当代农民群众需求的农业电视节目,才能将政府的政策方针深入的宣传到农民群众中,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所以,对地方电视台农业电视节目现状的思考和探究,对于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三农”发展的优惠政策, 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农村发展有了明显好转,农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农民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及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特地对**县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

  (一)经济发展态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130万亩,人口9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7万,占总人口的84.9%。今年上半年**县经济总量保持强劲势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0.98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和牧业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44.1%和44.6%。

  (二)当前存在的不足。全县农村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冰雪灾害影响。年初突如其来的冰灾使全县农业生产遭受到极大损失,冻死牲畜5.4万头,家禽5.6万羽,损毁房屋4328间,直接损失达10.4亿元,一部分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二是引资效果不佳。上半年县内共争取引资项目49个,引资金额24000万元,但目前到位的仅有20个,资金6200万元;三是乡村债务包袱沉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乡村债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县乡村级债务有10.4亿元,对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及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的资金筹措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一)人才缺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专家、技术人才的缺乏。**县虽然聘请了一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作顾问,并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但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懂技术、会管理、开拓市场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短缺,估计缺口近800名;另一方面是缺少具有高瞻远瞩开拓性领导人才。一些乡村干部大都认为乡镇经济落后,农产品规模小,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经济发展长远目标没有系统规划kk体育,对未来信心不足,因而工作主动性差,开拓意识不强,少数乡村干部处于混日时状态,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产品认证知名度不高。目前,**县农业“三品”认证的产品总数在全市居后几位,“三品”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很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播种面积仅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6.0%。现代农业讲究“生态、优质、安全”,但目前全县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仅为9个,绿色食品11个,有机食品20个,在全市仅占13.2%。“三品”总产量、产地面积基本处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总量偏小”状况,发展差距仍较明显。

  (三)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全县共有2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省级3家,市级17家,县级2家。但是目前的现状是:第一、龙头企业规模小,影响力弱。果蔬、茶叶、水泥、粮棉等主导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企业基础薄弱、规模小、生产能力不强,对产业基地的龙头牵动作用十分有限,再加上年初的冰冻灾害天气的打击,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恢复到原来的生产水平。第二、企业缺少具有丰富市场运营能力的人才。目前,农产品的一些加工企业仍停留在不规范的、混乱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上,束缚企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国家针对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处于滞后状态,部门组织仅仅还只停留在形式上。在扶持政策上倾向于重点龙头企业,对的合作组织、协会却关注较少。目前全县有9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数均由农民自发组成,虽然内部实现了技术互助kk体育、信息互通、统一购销,但在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五)支农信贷资金不足。截止今年上半年,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14.9亿元,比年初增加1.6亿元。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和逐步落实到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农业投入明显扩大,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信贷资金需求增加,据初步估计,目前**县“三农”信贷资金缺口达3.0亿元,信贷支农资金明显不足。

  (一)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扶持。一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目标要对 准高、精、深技术领域,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积极申请政策扶持,找准项目积极申报,取得政策支持。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地域、原材料等优势吸引县外资金投资建厂,帮助企业与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形成龙头带动作用。三是确定大叶茶、粮食加工、辣椒、楠竹、水果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相关部门给予贷款、贴息、税收等优惠政策促进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效应。

  (二)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其它建设项目同步发展,制定政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生态、优质、安全”作为发展方向,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农产品施行财政补贴,调整支农资金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产品认证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建立以市场为本,政府为盾,各方组织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中小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全方位加快对产品认证。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对合作组织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及用地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合作组织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通道。二是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坚持“自主经营、科学管理、自负盈亏”的方针,借助龙头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加工能力、对农产品吸纳能力,为农产品提供稳定的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强培训,为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要着力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管理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提高其合作理论知识、合作技巧和专业技能水平,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四是树立典型,加强引导。认真总结并推广成功的经验,调动更多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对有意兴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各种社会力量的吸引力,带动更多的合作组织发展。

  据2010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4.2亿,较2009年底增长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已攀升至31.8%。[1]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开放获取的发展大势已确定。在世界性的开放获取运动近年来取得举世瞩目发展(2008年10月14日为第一个国际“开放获取日”,2009年10月19~23日为第一个国际“开放获取周”,2009年2月26日,荷兰高等教育部门宣布2009年为“开放获取年”)的情况下,2010年10月25~27日将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主办,这也是开放获取柏林会议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举行。[2]它在我国的召开,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开放获取运动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对开放获取发展现状的研究正在展开,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类型也日益丰富。[3]

  农业文献是记录有农业科学、技术、实践和成果等内容的各种农业知识信息的载体,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和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农业科学知识赖以记录、存储、交流和传播的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农业文献资源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在农业文献中,农业类期刊文献资源是农业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从期刊文献获取的情报信息占整个情报信息源的60~70%,因此,农业类期刊文献是最重要的情报信息源,它对于研究农业教育教学、生产实践和管理、农业与人类社会发展,及时了解现代农业科学研究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开放获取过程中,作为最重要的科技文献信息源的开放获取电子期刊资源正在形成日益完善的资源体系,其数量不断增加,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越来越广泛,其中正在出版的现期期刊(简称现刊)资源是利用率最高的期刊资源,因此也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在此对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进行分析研究。[4]

  本文选取的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必须符合以下5条标准:有固定网址,可由互联网公网自由进入;主页能够正常打开;为目前正在出版的现刊资源;能够无限制免费利用或仅需免费注册、登录即可免费利用;可全文免费利用。根据上述标准,最终确定了我国目前正在出版的260种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它们分别来自大中小型和单种开放获取期刊资源网站。

  就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所在网站收录期刊资源的数量而言,可以把收录100种以上的网站定为大型资源网站,10种以上的网站定为中型资源网站,10种以下的网站定为小型资源网站,另外还有收录单种期刊资源的网站。目前已检索到的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网站收录数量情况为:100种以上的大型资源网站1个:“博看网”154种;10种以上的中型资源网站5个:“辽宁省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室”57种、“全刊杂志赏析网”48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种;“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网”13种;10种以下的小型资源网站9个:“读览网”、“超级精灵”、“开放阅读期刊联盟”、“浏览网”、“期刊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时尚杂志网”、“首席医学网”、“佐罗网”;单种期刊资源17种。

  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涵盖学科面广泛,各种专业内容的期刊资源并存,大多数网站采用自主分类的方法,分类深度为1~2级。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可将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分类为:S农业科学(含农业经济);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S7林业;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共10大类。

  由于PDF格式可以最完整地重现期刊文献的原貌,所以是利用效果最好的文献格式,也是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采用最多的文献格式。如“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吉林农业大学学报》;“开网”的《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期刊界”的《农业工程学报》、《玉米科学》;单种期刊资源的《园艺学报》、《中国农业气象》等均采用PDF格式。

  也称为HTML格式,这是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采用量仅次于PDF格式的文献格式。如“全刊杂志赏析网”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期刊资源,“首席医学网”的部分期刊资源,以及单种期刊资源的《现代农业科技》、《农村经济》等均采用网页格式。

  这也是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采用量较多的文献格式,多应用于多媒体期刊资源网站,如“辽宁省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室”的《农家科技》、《农家顾问》;“浏览网”的《长江蔬菜技术版》、“精灵网”的《厦门园林博览苑》kk体育、“读览网”的《新农业》等均采用多媒体格式。

  即采用一种以上的文献格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网站为同一种期刊提供一种以上的文献格式,可供用户选择利用。如“辽宁省图书馆电子期刊阅览室”可提供同一种期刊原文原貌版的PDF格式和文本版的网页格式现刊资源;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种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在不同的网站提供不同的文献格式。如《中国林业教育》和《中国林学:英文版》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PDF格式,它们在“全刊杂志赏析网”则均为网页格式。

  在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中,收录始时间最早的期刊为20世纪50年代1956-1960、1962-1966、1979-现正在出版的《畜牧兽医学报》(“开网”和单种期刊资源收录),总收录年限42年;收录始于60年代的现刊有1960-1966、1975-现正在出版的《中国农业科学》(“开网”和“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网”收录),总收录43年;1962-1965、1979-现正在出版的《作物学报》(“开网”和“中国农业科技期刊网”收录),总收录36年。20世纪80年代1985年至现在的《农业工程学报》等7种,20世纪90年代1992年至现在的《玉米科学》等8种,21世纪(依《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世纪划分标准)00年代前5年至现在的《麦类作物学报》等16种,00年代后5年的《新疆农业科技》等210种,10年代目前有《热带农业科学》等15种。由此可看出,21世纪00年代后5年以来是我国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农业类开放获取现刊资源占到全部资源的86.省略nic.省略/html/Dir/2010/07/15/5921.htm.[EB/OL],

  畜牧业公共服务是基层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为了全方位推动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而提供的各种公共性质的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畜牧业的发展,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具体来讲,政府部门从政策、税收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为农村畜牧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而社会组织和企业根据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积极为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相关的专家以及个人在畜牧业公共服务中为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总的来讲,畜牧业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个部门以及多个不同的社会组织参与。

  从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人员配置的现状来看,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人员配置还不能够满足对其的要求。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导致难以吸引高技术的相关人才。同时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公共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从其他不部门借调到,导致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畜牧业的发展还是依照传统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力量相对较为薄弱,导致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与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技术力量薄弱,无法为农户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同时农村畜牧业基础设施的落后也导致很多新兴技术无法使用。

  公共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是否健全。从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现状来看,我国对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规定还不够健全,同时传统的体制也导致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无法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由于资金等相关的问题,导致我国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系统化管理是目前任何领域公共服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和主要方式,这就要求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农村畜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基层政府部门在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在建立系统性管理的同时,需要引进相关的人才,同时要对目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适应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针对目前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现状,引入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配置相关的工作人员。

  畜牧业公共服务要健康发展,必须实行多元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讲,多元化的方向也就是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以及公共服务资金方面逐渐引入市场化的机制,除了基层政府部门以外,要逐渐引入行业协会、社会企业以及社会组织共同提供相关的服务。而标准化也就是说在工作模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要实行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在农村畜牧业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引入市场力量,在资金、服务主体等多个方面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逐渐被新型的、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机制所取代。农业作为气象因素影响敏感行业,气象服务工作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气象观测包括对农业生产对象生产环境中物理要素和生物要素的观测和记载,是整个农业气象工作包括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等的基础[1]。目前,甘肃省有农业气象观测站81个,其中一级站16个(包括4个农试站),二级站7个,其余均为土壤水分观测站。目前,甘肃各县农业气象业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气象观测基础之上,观测手段主要是人工观测,观测方式耗时费力,观测技术和观测项目缺少突破性创新。

  目前,甘肃省各县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主要定期为公众提供农业气象旬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基础情报和农田土壤墒情报;不定期为政府提供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活动气象服务专报;关键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分析、重要天气过程或转折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2-3]。

  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的利用率不高;农业服务产品多以定量分析为主,定量化、客观化不强;服务形式以信息网络、纸质报告相结合。受传统观测技术和通信、传输手段的限制,产品时效性较差,针对性不强;气象信息服务覆盖面窄、产品单一、信息不够丰富,对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4],服务存在一定的盲区和滞后性。

  目前,甘肃县级从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人员年龄相对偏大,且大部分都不具备农业气象专业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理念,知识结构、专业技能都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农业对农业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甘肃省目前的农业气象服务模式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多样化生产的发展需求,不能够为新兴经济作物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气象部门虽逐步引进了不少现代化气象设备,如自动站、区域自动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等。但因农业气象观测站网的布局不合理、农业气象服务设备基础较差、在资料的处理上效率较低、技术更新缓慢、对灾后农业气象灾害的观测和调查反应迟缓等因素,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为政府组织防灾、抗灾和指导农业生产服务提供情报,无法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传统农业气象服务主要集中在粮、棉、油料生产上,没有形成业务化服务[3]。县站作为基层气象服务单位,直接面对“三农”,而目前大多台站没有制定系统、有效的为农服务方案体系;几乎没有开展与农业有关的气象服务工作,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不能满足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基层人员学历和年龄结构的不均衡性,高知识人才匮缺,对专业知识的更新比较缓慢,对工作创新意识不强,造成农业气象服务无法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加之地方政府领导对农业气象工作的认识不足,农业气象工作者对事业发展的信心受到影响。

  各部门应多渠道筹集资金,统筹配套建设发挥基础设施效益;适当增加农业气象基本业务经费投入;以需求为牵引,技术为推动,积极开展定量评估、农用天气预报等技术研究[4-5]。

  加强县级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稳步培养新的具有农业气象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建立和完善县级农业气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农业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6]。

  根据各地种植结构的调整和需求,及时调整农业气象监测内容,在原有作物观测基础之上,开展设施农业观测,不断拓宽农业气象服务领域。以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为契机,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和农业遥感技术,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机制,加快气象为农服务建设体系,推动融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气象科技保障。同时,可利用加密、区域、自动站信息及农田小气候检测等,在专业气象数据监测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面向农业生产一线的“服务型”监测网络,甚至可以以政府补贴等形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智能监测网络的布设。开展乡村农业气象服务,扩大农业气象服务面。

  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开展关键农事活动气象预报和农业重大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县站专业型人才甚少,尤其缺少精通气象知识和农业技术的全能复合型人才,应加强与涉农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农业气象信息、资源和成果共享[7-10]。确保发挥合作实效,全面提升农业气象业务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技术力量,以便更好地为农服务。

  加强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的科研应用与服务能力,以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径,研究区域农业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优化布局,进行农业自然资源分区、分类和评估。

  [1] 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规范:上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2] 曹光乔,易中懿.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扶持措施与对策建议[J].当代农机,2007(7):32-35.

  [3] 马树庆,王春乙.我国农业气象业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气象科技,2009(1):29-34.

  [4] 王春乙,张雪芬,孙忠富,等.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业气象研究[J].气象学报,2007,65(5):815-824.

  [5] 吴瑾,颜秉芝.县级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以山东省临沂地区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280-281.

  [6] 胡少芬.我国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9):150-151.

  [7] 李龙生,徐永为,王占勇.我国农业气象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5(12):196.

  [8] 陈小雷,邢文发,张娜,等.对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14):334-336.

咨询热线:400-023-4865
LINK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2-2023 KK体育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