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00-023-4865传真:
kk体育农业经济行业分析范文
kk体育农业经济统计作为掌握农业生产一手数据资料的重要工作,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标准化数据统计水平的提升,其在农业经济统计方面带来的影响也愈加深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需要提供足够的统计数据,同时也对数据统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业经济统计相比其他行业统计的特殊性,其标准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探究。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石。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数据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通过标准化指标的构建和标准化统计步骤的实施来完成的。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信息数据化详细全面探究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问题,了解当前农业经济数据统计面临的问题和其未来在标准化道路上的发展趋势,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分析性数据,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任何行业的数据统计进行体系把握和控制时,必然涉及到统计标准的选择上来。对于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也不例外,由于农业统计的发展处于从传统型向信息化转变的时代kk体育,其精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首先,在我国统计局公布的行业划分标准方面,农业属于农、林、牧、渔业中的一类,并包含农业服务业及其他农业服务业,但是在统计体系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对于复合行业即可能包含农林牧副渔业中一个行业或者多个行业的统计信息划分就不够清晰,可能会导致在农林牧副渔业中的统计信息存在交叉及数量关系方面的不准确,当前有关农业统计并没有对这复合行业进行详细划分和规定,可能会存在复合行业的统计信息缺失及错配的情况。其次,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历史经验的不断完善和修正而得,这使得农业经济数据统计体系中仍然保留着很多传统过时统计方式的影子,很多方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可以被先进的设备设施所替代,而传统的一些统计方法可能存在人工成本较高、准确性较低等缺点,不利于提升农业经济统计的准确性。如在实际工作中的农产品成本统计,就是采用的简单平均法统计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各项直接和间接生产费用,即县级对各乡村调查户数据汇总,以各户的实际播种面积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省市级采取简单算术平均办法来进行汇总。如果遇到调查户数据记录不准确,就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影响统计结果。
由于农业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经济作物收集的不同也为农业经济统计带来了一定难度。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在收集环节到传输环节由于信息量大、种类多,农业经济统计面临着专业性较弱的问题。首先,在收集阶段,由于统计抽样的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确定,由于种类过多,在统计抽样时,如何选择抽样方式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抽样方式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最终呈现出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随机抽样方式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普遍、操作也是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农业统计时却并非特别容易进行。这和农业统计的特性有一定的关系,农业经济统计的一般是生鲜制品,对农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类较难,在统计过程中随机的方式虽然可以减少工作量,但也容易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下降,这不符合大数据时代对于大规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其次,在数据传输阶段,过去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统计数据一般由村开始层层上报,下层人员有关统计知识的水平较低,数据的传输多采用报送纸质资料、电话汇报等方式,这容易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二次差错,同时这些差错也很难在后续的复核、处理过程中被发现,最终这些差错就会扩大数据的误差率,造成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可用性降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此类问题,农业部农业综合统计中的农村经济基础资料卡片的统计就是由县级信息员报送,省市级信息员逐级汇总,层层上报,上报过程中,如果每一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增加下一步的复核难度。
农业经济数据在经历过收集、传输之后必然面临着数据标准化的处理问题,只有进行有效数据处理和加工,数据才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才可以被加以有效利用,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数据信息的可信度。但是当前,在农业经济数据标准化处理方面,我们仍然面临着处理水平不高的问题,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数据的信息可信度欠缺。首先,部分农业经济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仍然较为落后,统计分析手段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汇总、平均方面,未对数据的深层次关系进行挖掘和分析。简单的数据统计手段对于简单分析农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精细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如何对现有农业经济统计数据加以利用,指导并促进未来农业生产便成为关键性难题。其次,统计部门也需要找寻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和因果原因,通过数量关系分析可以适时实现统计的最终目的预测未来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规律轨迹。当前有的统计部门的人员构成仍然较为传统,难以负担负责的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问题,也难以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判。这也使得统计数据虽然已经存在,但是能够用好、用对统计数据的人员不多,难以将一手数据转换为具有真正经济价值的统计数据信息。为解决农业经济信息统计标准化,陕西省农业调查总队几年前就建立了覆盖全省农村的统计调查网络,设立了一套科学的农村统计调查方法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统计调查队伍,建成了农村统计调查信息网络体系,调查手段日益现代化。实时了解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运行情况,分析判断形势,及时、准确反映和监控全省农村社会经济指标。
当前,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为了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需要加强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与统计标准化要求的协调,促进指标体系的精细化和完善化。首先,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不单指一项制度,而是指一套全面的从指标制定到指标实施、数据收集传输处理等全面的数据统计指导规范。统计标准化需要符合基本的统计制度规范要求,并利用现代化分析手段和方式对统计标准化指标进行确定以协调其与农业经济统计制度之间的关系。其次,过去的农业经济统计存在指标过于粗放化的问题,不利于统计数据的精细化收集和处理工作,因此对于农业经济统计过程中所涉及的指标应当进行细化和详细解释定义,确保指标体系精细化也为后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扫除一定的障碍。除此之外,对于复合领域的经济统计问题要把握复合行业的经济实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指标和实际的对应。对于不确定统计指标项目的内容,可以向有关统计单位进行咨询汇报以确定统计指标运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想要改变当前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集专业化水平不高、数据收集缺乏专业性的问题,要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收益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统计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进程,提升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发展质量。首先,在数据收集方面,需要确定准确的总体、样本等基本概念信息,在选择抽样方式时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并进行误差可能性分析。通过选择合理的抽样方式既可以保证统计抽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节约成本、减少统计工作的成本。其次,在进行数据收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基础知识培训工作,提升统计专业水平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专业性。除此之外,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传输也需要逐步改变传统模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传统的纸质材料报送方法虽然仍具有一定意义,但是面对大规模大批量的统计数据,传统纸质材料报送方式既不利于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也不利于数据的保存和留档。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云内存的兴起使得电子信息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成为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统计部门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完善数据传输系统,来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提升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对于全面提高统计信息可用性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而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道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首先,在农业经济统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一些具有较强经济学和农业复合学历背景的人才来从事农业经济统计工作,人才引进政策也会在短时间内提升从事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而内部培训机制的完善也有利于提升现有职工的统计业务水平。内外部员工水平的整体提升会促进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的标准化处理水平。其次,通过完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系统也可以通过不断磨合、系统升级来提升计算机时代的信息处理准确性。在未来,农业经济数据的处理不单单局限于简单的数理统计方面,还可以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来对未来情势进行预测。通过多种模式来提升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全面提高统计信息的可用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前期统计数据收集、传输、存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确保统计结果在可行的置信区间。通过以上的举措可以逐步提升信息化时代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的处理水平,最终实现统计结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精细化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经济水平的全方面发展,数据统计工作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对于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数据统计而言,标准化的统计体系、专业化的数据收集手段和方式、非传统的信息传输模式和标准化处理方法都对提升统计信息的可用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通过不断试错和吸取世界先进经验,才能最终总结出一套符合我国发展需求,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农业经济数据统计标准化体系和方法,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陈茹.我国乡镇(街道)图书馆统计标准化建设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2).
[2]王萍.建立中国统计业务流程的构想[J].统计研究,2013(03).
[3]毛燕.四分位法和迭代法对数据分散的能力验证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比较[J].冶金分析,2016(05).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历来就非常重视农业经济和农民的发展。国家先后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扶持农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随着惠农方针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农业经济制度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素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耕地面积大,农业受气象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因此需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测和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农业自然灾害的危害。对于显著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种类,要重点进行预防和整治。通过现阶段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因素的分析,可以为制定农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升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我国各个省份的农业经济发展不平均,各个省份农业发展速度差别较大,需要进行各个省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均衡稳定发展。
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实际条件,有针对性的改进,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首先农村劳动人员年末的数量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经济发展相关理论表面,劳动力等因素增加后,能够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数量主要通过工作时间确定,但是具体的农业工作时间是很难确定的。因此通常利用劳动人员的数量来进行劳动力的确定。在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时,可以将从农业生产年末的数量作为劳动力的参数。农业机械的总动力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可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我国传统的农业人工操作的比例较大,农业生产效率较低。通过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增加农业的产出,所以选用农业机械总动力作为科技发展的代表因素。
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也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土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大量的空闲土地,这些空闲土地影响到农业的总产值。农业播种面积表明农业种植用地的总数量,包括没有利用的闲置土地,该影响因素表示土地资源的种植潜力大小。化肥已经成为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的成本要占到总成本很大一部分。通过使用恰当的化肥种类和使用量,可以有效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农业产业结构类型、组成结构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立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投入的数量会影响到农业产出的数量,现阶段我国农业的投资主要来自政府投资、贷款、农户自身三个方面。政府投资是指政府依靠财政支出,对农业生产设施、技术更新的支出的费用。贷款主要是应用到农业生产发展中贷款资金,农户的投入是指农户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对农业进行的投入。
国家政府补贴和惠农的力度也会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政府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及各种惠农政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政府的惠农政策包括对农业的价格补贴、农村种植土地的资金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等方面。农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高低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发展潜力。通过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可以有效地推动农业的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设备和技术,推动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已经表明,人力资源素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对于行业人才衡量标准难以把握,要实现定量分析人力资源水平非常困难。通常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确定从业人员的整体人力资源质量。例如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中,选择每百个农村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这个人数可以基本上反映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气象灾害是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耕地面积辽阔,受到的自然灾害的类型众多,灾害的面积较大。农业气象灾害可以导致农业产量降低,严重的自然灾害,将会导致农作物的绝产,因此自然灾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确定农业自然灾害大小时,通常选用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面积,作为衡量农业自然灾害大小的重要参数。
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因素或者某些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各个因素共同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际分析,得到科技投入、政府支持、气候环境、金融状况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劳动力的整体数量等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通过利用经济增长理论,对农业经济发展分析得出,农业经济中投入的资金和劳动力是可以改变的,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农业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随着农业机械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农业的富余劳动力逐渐的增多,劳动力投入的总量在不断下降,富余的劳动力逐渐投入到非农业生产中。通过不断的调整我国农业的结构,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保证农业经济健康持久发展。首先要做好农业结构的调整,在保证我国粮食供应充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业等行业,保证我国农业结构的合理稳定。同时要结合当地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产业,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保证特色产业优中更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通过大力发生非农业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通过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经济发展较为明显,气象灾害严重的影响到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的产量下降,牲畜的死亡等,这些都会严重的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得到,为了不断地发展我国农业经济,需要大力扶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显著的各个因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为农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对影响我国农工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应当尽量的避免和减少。例如在气象灾害方面,大力发展气象灾害的高效、准确预报技术,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之前,就进行了相应的防护。重点分析出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将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农业经济是我国的基础经济,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程度可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化肥已经成为农作物生长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通过使用恰当的化肥种类和使用量,可以有效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通过政府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以及各种惠农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确定从业人员的整体人力资源质量。例如在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中,选择每百个农村从业人员中专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这个人数可以基本上反映农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科技投入、政府支持、气候环境、金融状况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劳动力的整体数量等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通过不断的调整我国农业的结构,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保证农业经济健康持久发展。通过研究分析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张斌.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的新疆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评价[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08(03).
[2]邱福林,穆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协整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06).
[3]吕业清.中国农业科研、推广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D].新疆农业大学,2009.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计算机技术已广泛普及应用至于各个行业领域,进一步提高了各项业务活动、生产操作的效率、质量,有效促进了国内各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有效应用作简要的分析、探讨。
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进程中,社会各界要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的发展,调节各地的农业经济不平衡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平台,推动信息化建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于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强,而且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农村地区发展策略、管理机制的不同,而导致其对于信息需求的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一些贫困落后的地方,经济比较落后,计算机和网络都缺乏,很难更上现有的信息化速度,以下主要是综合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
1.实用性。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进行信息,各种农业信息主要是以非物化形态展现出来,无法直接进入农村地区的市场管理,农业信息普遍具有较强的社会与公益性质,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由于农业经济管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较大,而广大农民群众没有广泛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导致各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2.时效性。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信息涉及到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以及涉农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活动,是各级政府及经济管理机构加强对于农村地区经济管理工作指导的主要依据。与其特行业的信息需求相同,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种信息的获取一定要保证时效性,这就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各种信息的获取渠道,从而保障各种信息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综合性。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较为常见的行业有:农、林、牧、副、渔等,同时与电力、金融、环保、水力、运输、科研、农机、财政、气象等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各种信息的获取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综合性,即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行业或部门的联系,促使信息获取渠道、方式的不断增加,在获取相关信息后,并不能直接应用,而是要在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的基础上,才能判定各种信息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及是否适用于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目前,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尚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从而导致各项工作的开展长期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在我国全面推进信息化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从而实现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并且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实际效率和质量。
1.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内涵、目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但要利用宏观及微观经济手段指导农村地区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而且要强化农村地区自主组织经济建设的实际能力。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拓宽农业信息的面,从各给方面让农民能了解到各种农业信息,对于新产品、新技术有着更广泛的了解。为了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必须实现多角度的农业信息服务,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拓展各类农业信息的服务手段与空间。
2.完善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十分重要,若想建设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必须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个条件,特别是要注意加强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国内农业地区的发展现状,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应以县、乡等行政单位为基础,积极利用国家调配的各项农业管理专项资金,并且引入高素质信息化人才,懂得农业方面的知识,又懂的计算机和网络方面的建设,从而有效的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步伐。
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之一,农业经济水平与整体经济水平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规模正在逐步扩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导下,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而言,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为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因此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是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伴随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项基础产业中,信息化产业已然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与技术性产业之间实现了有机融合。自从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速度越来越高,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对于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进程以及实践乡村振兴战略而言,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蕴含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伴随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经济运行效率大幅度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技术也因此发挥着有效作用,促进经济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这将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对于乡村振兴的深入开展有着积极作用。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实现了迅速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使我国行业经济实现了迅速增长,由于各个行业之间的经济模式不同,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当前农业经济所用的模式与过去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相比,实现了极大的创新,我国整体农业经济也因此实现了迅速提升。当前伴随科学信息技术水准的提高,农业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降低了农业成本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1]。
自1978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项政策也实现了进一步改进,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大多数都是以遵循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来实现自身的完善。信息化时代,利用信息技术能力能够第一时间了解行业的市场变化,并且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第一时间实现信息共享,这使得农产品种植变得更加方便。缺信息,缺技术的现状,得到了有效解决。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经济管理领域实现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农民的年收入因此大幅度增加,这也是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的重要动力。
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道路上,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同时在社会和各大高校中寻找相关专业的人才,在精细化的发展道路上少不了人才的助力,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在社会不断创新发展过程中,过去以廉价劳动力为主的生产方式和老式农作物在时代的浪潮下逐渐被淘汰。其实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我国的劳动力水平并非特别高,尤其是农村,建设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应该在建设上加大投入的同时对农村劳动力建设继续关注[2]。
由于我国农业种植区大多数处在交通不便,相对偏僻的山区,农业种植信息技术在山区地区尚未普及,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分散性,导致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作为农业生产的从事者,农民的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水准十分关键,他们在技术上的掌握程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耕种效率会造成直接影响,一旦缺少信息化技术意识,不仅会造成产品滞销,还会影响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
我国农业经济目前处于发展阶段,一些种植区仍然采用落后的种植方式,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不大,且相对分散造成的。不仅如此,缺乏专业的信息化人才,造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难以普及也是一项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当前培育、引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对于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而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在种植地难以开展的另一项因素。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普及方面,政府的投资比例相对降低,所以缺少信息化基础设施,大部分农业经济管理地区网络尚未覆盖,不具备先进的农业设备,致使种植方式上农民只能采用传统的模式。另外受到传统观念较重等因素的影响,在销售农产品上没有更广阔的渠道,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4]。
各领域发展中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农业经济发展亦是如此。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可以促进行业领域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在理论上趋于成熟,不过实践应用上却比较缺乏,能否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适应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仍需不断考证,但是如果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更新速度过于缓慢,与农业生产进行融合也是比较困难的。
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与经济实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各行业经济的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撑与助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推动农业经济管理必须向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必然会带动农业经济收入的提升与农业经济形势的积极转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与科学体系的完善,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及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必然日益成熟,它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管理的优化与农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因此新时代农业经济必然会走向信息化管理的趋势[5]。
互联网时代在信息科技的助力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信息传播,农业生产也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科技化与现代化创新。面对不断改变的农业生产需求与日益完善的农业生产行业规范,农业经济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实现更高效的管理效果,并助力于传统农业向知识型农业的转型。知识型农业是指依托于知识经济与高新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生产[6]。在知识型农业中,农民会掌握先进的科学种植工艺,会提高农民对农业产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会优化农业信息的共享与宣传,使农业生产更加便捷高产。由此可见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与转型具有积极的作用。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信息的及时、准确与有效获取及传播,助力农业生产、管理与销售的信息化,保障农民信息接收的及时性,推动农业的创新升级,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保障农业经营的成效。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及发展阶段,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助力于农业经济在新时期实现飞速发展,助力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助力于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产,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7]。
作为农业强国的重要策略与路径,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积极咨询与采纳专业农业信息专家的意见。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现状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分步落实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措施。积极应用当下国家现有的交流平台,结合成功发展经验与当地发展现状,通过政府、社会与农村的多方面合力,加速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
先进科学技术是优化农业生产力与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为了优化农村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通畅性,创新农业生产的管理策略,提高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水平,就必须加快科技创新的脚步,培养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若想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效的先进信息技术支持,高效应用信息技术动态捕捉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实现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的科学选择,就必须建设完善的农业通信网络体系,通过多层次化信息平台助力于资源与信息的共享,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宣传与普及,助力于信息化建设,服务于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利用农业通信网络体系中的数字网络与语音服务等功能,可以更好地建设区域品牌化链条,打开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领域,助力于农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与现代化发展[8]。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各部门的政策支持,其中财政部门不仅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还要强化资金投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从而实现农经管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确保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阻碍之一是农民素养的有限性,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与相应的技术技能,很多农民都无法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有效、良好的配合。因此,政府部门为强化农民的配合力度与参与激情,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通过更充足的资金支持与积极宣传,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培训机制指导农民掌握专业的农业信息化技术与科技知识,优化农民的信息化务农素养。
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农业政策信息系统与市场信息系统,从而搭建即时、高效、全面的信息传播渠道,保证可以第一时间将农业政策、市场信息、农产品供给等农业经济信息传达给农民,协助农民选择合理的种植结构,保障农民收入稳步提升状态。农业合作组织应积极承担获取并传播国家颁布的农业政策的责任,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宣传力度[9]。
农村经济管理的主体是人,其计划建设的速度与质量也受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决定。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可娴熟应用信息技术的高新技术人才,对现有经济管理人员展开专业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的意识与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经管信息化水平。为了更好地吸引、培养与留住高质量信息化人才,相关部门应给予专业人才配套的福利待遇,从而减少人才流失的现象。
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互联网时代农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措施。但在农业经济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诸多的制约与限制,相关部门应对制约性因素给予高度的重视与针对性研究,采用科学的策略与有效的监管及时解决相应问题,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1]吴秀芳.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农家参谋,2022(5):90-92.
[2]吕会青.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措施———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J].山西农经,2022(3):64-66.
[3]赵春艳.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2,6(3):56-57.
[4]马力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对策探讨[J].农家参谋,2022(2):111-113.
[5]刘燕荣.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2):42-43.
[6]孙惠.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1):56-58.
[7]杜园园.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35):196-198.
[8]赵苏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23):183-185.
[9]郝艳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其发展策略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33):109-112.
加快社会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大力支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方式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而作为新时期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关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认真剖析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信息化视角下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为切入点,进行以下分析与探讨。
为了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就必须了解什么是信息化的农业经济管理,认真分析其内涵。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资源的信息化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借助大量的农业资源予以保障,例如空气、气候、土壤、生物、水等。因而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资源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分享,从而为农业生产提供个性化、现代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在借助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具有专业的现代化的农学人才作为坚强的后盾。而农业科教的信息化就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现代网络,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应用,从而给农学人才的学习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农业市场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市场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的实现,能给广大农民朋友及时提供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信息,从而确保农民所购买的生产资料不仅物美而且价廉,还能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农业市场的动态,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针对性,进而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应该如何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需要多区域、多部门、多行业、多专业之间的精诚合作和沟通交流。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将自身的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充分调动建设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做到统一规划,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协作。所以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拨付一定比例的支农信息化建设资金,科学统筹,有效规划,以促进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提升,严防资金浪费,避免重复性的建设,并结合当地现实,精心制定、科学论证、及时出台具有优惠性质的鼓励性的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融入信息化建设中来,以拓展融资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在农业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存储等诸多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有助于信息高速传播的实现。而这就为农民获取各种农资信息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因而为了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应注重信息化网络的建设,并将网络与传媒进行有机的结合,使二者之间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解决目前农业信息传递难的问题。
首先,必须重视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实施农村信息教育普及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化,以此提高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能力;其次,发展农业信息服务队伍,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多种形式强化信息人员岗位培训;最后,建设专业的农业信息化专家团队,使其既具备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又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此外,政府应当建立农业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加大力度推进农业信息网站、信息资源、信息系统的整合,逐步实现农业公共信息数据的高度共享,利用多种形式主动与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广播电视媒体、通信运营企业等单位,力求通过合作使农业信息网络成本降至最低,并利用低成本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从而使信息化在农村经济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各项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了不断地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发展农业的惠农措施,通过这些惠农措施的不断实行,我国的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农业的的不足,分析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的限制因素,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到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因素重点、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得到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的因素,对这些因素可以不用投入过多的精力。自然灾害是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由于我国地广人稀,气象灾害的种类多影响范围广,通过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得到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从而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为国家制定相应提高农业产出和资源配置水平的措施提供支持。积极分析我国农业大省的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得出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其他省份进行农业经济影响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因此需要不断的开展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我国的农业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农业经济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首先在农林牧渔方面,随着我国对农林牧渔等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政府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惠农措施kk体育,使得我国农林牧渔的经济总量得到了长年增长,农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大。农业产品经济逐渐的多样化,产品的数量和种类逐年的增大,多样化的农产品不断的涌现市场,给市场带来了充足的农产品供应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不断的被开发和应用,我国农业的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大大的提高了农业作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一些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给农业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作业成本越来越低,作业效率越来高,农民收入增加越来越快。
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取了这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每年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较多,但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实际的非常有限。这样造成了大量科技成果的浪费,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人员的数量不多,科技人员的结构还需要进行一步的优化,农业科技人员的后备力量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虽然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相对个人来说,我国耕地面积是非常紧缺的。在耕地面积短缺的前提下,我国的耕地总面积还在逐年流失,耕地总面积的减小,导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逐年减少。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劣,给农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农业的从业人员总数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农业作业实施的基础。该指标能够反映出从事农业的人员的数量。农业机械的投入量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因此农业机械的投入量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作物是粮食的重要来源,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还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耕地的利用情况,因此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和扶持力度也会较大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的扶持很大程度上从资金支出的数量上反应,国家通过投入大量的农业资金支出,帮助农民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的素质能够反应出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历是反应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农业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象灾害也是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影响较大,造成的危害也非常大。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不断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我国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积极分析我国农业大省的农业经济发展限制因素,得出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其他省份进行农业经济影响分析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农业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每年我国关于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较多,但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实际的非常有限。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是反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农业机械的投入,农业机械的质量和作业效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劳动力的素质能够反应出一个行业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潜力。通过研究对于充分认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因素,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
[1]闫俊强,李大胜.我国广义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09.
[2]陈昭.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要素贡献度研究-基于分省非稳定面板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既是我国的基础性经济,也是支柱产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对于国家经济的增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逐步进入了城镇化与工业化,在此契机下,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茁壮成长,农业经济与农村金融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相互促进,携手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快慢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我国农业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与农业相关的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而传统的农村金融理论是把农村金融分成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农村信贷补贴与农村金融市场。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慢慢地发现上述的理论划分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通过对市场的分析和多方面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一套全新的不完全竞争理论。传统的农村信贷补贴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城市化进程较慢,农村金融市场在整个金融系统中占据主导,因此政府是主要的推崇者,是通过政府干预来强化信贷政策的补贴理论。然而,这项理论是有缺陷的,它不能满足农村金融发展较快的地区,也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时代节奏,无法促进所有农村的金融发展。相对而言,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将信贷补贴完全取代,否认了传统意义上的信贷形式,强化金融市场的机制建设,避免因利率变动而引起的金融环境恶化、市场资源紧缺或通货膨胀等问题。不完全竞争理论是基于当前落后山区的环境弊端而产生的,它支持政府的干预,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翻阅我国的经济发展史,真正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的内容并不多,往往只有极少的成果记录。这足以证明农业经济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极有可能导致社会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延缓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着眼全球,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许多发达国家都以工业和科技行业等为发展重点,这直接导致了从事农业人员的流失,虽然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已取代了传统的劳作方式,但是仍然不能弥补农业经济发展缓慢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只能以完善的社会福利和高额的农业补贴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我们不能忽视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在合理发挥它对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努力提升农业经济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平衡发展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面对全球经济的工业化加快的今天,我们应该均衡发展各产业,不能一味的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工业、科技等其他行业,要在加大发展其他行业的同时,稳步发展农业经济,从资金、技术等各方面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稳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和社会各行业经济之间相辅相成kk体育,互相推动。综合以上的观点,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是不能忽视的,虽然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和研究它们的关系,来解决发展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所谓的静态角度分析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指的是以传统的方法用图表和模型方式对农业经济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获得相关的总结性数据之后,得出科学化的经济结论。再以统计出的科学数据和经济结论为基础,从各方面解析农业经济增长对于社会金融发展的相关作用。
要想在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时,保证它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就必须有不同的标准尺度来评测和评估,而且这还是最基本的。我国重要的农业组织成员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等,我国在农业上的生产价值情况可以通过它们的总产值得到最基本的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更好的看到农村居民最基本的收支情况和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对这些指标分析做好后,还要指望金融指标,最重要的就是农村的金融指标,这样一来,就可以清楚明白的看出农村金融资源的流动情况以及它对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和有哪些阻碍。在这里,农村金融指标主要选择农村信贷金融业和农村乡镇企业贷款金融业这两种,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种指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很了解,能在广泛的范围内适用,正因为它们的要求很低,所以很多的农民会选择使用它们,并利用它们来维护经济生活,这样也有利于研究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
数据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农村金融统计年鉴》,它是一本权威性的著作,这本资料里的数据是比较真实可靠的,因为数据都来源于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通过权威性的数据提供,很容易得出几大支柱产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只有在各种数据证实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比值。然后建立一个数据模型,通过数据的走势和流程图,预判未来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动态角度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指的是以时间为分析方式,通过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在每个时间段的关系变化,得出相应的一些数据,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每个时间段的经济结论。这些以动态角度来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每个时间段的经济结论,可以得出相关的一些基本的发展规律,我们可以用这些基本的发展规律来研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些基本走势。在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研析过程中,我们要从静、动态两方面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加准确、更加系统的为它们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正确的引导路线,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分析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可以利用函数原理来对其进行分析。在上述的静态分析过程中,是有提出使用模型来对其进行分析,在这里把模型运用到函数分析材料里面,这样就能很好的看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就目前而言,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处在农村最基本的时期时,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处在农村的时候,其在生产过程中,它们的生产总值已经远远高于所预期的人均贷款水平,既然是在动态的角度上,那么自然知道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以前所知道的农业信贷水平和预期的目标跟实际存在的信贷水平是一样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的弊端日益显露,传统的金融政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形势,因此,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刻不容缓。当然,现代化金融体系依然不能脱离农村金融的建设基础而独立存在,需要强化体系建设,结合城市化发展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现状加以完善并实施,只有从农村抓起,让农村金融体系有了一个稳固的政策保障,整个金融市场才会取得明显的改善。所以,政策的支持对于体系的发展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所发挥的是引导者和扶持者的作用,让政策更好地应用到机构的规划发展中,适应国有资本的发展,并鼓励国有资本与民有资本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此外,还要重视金融产品的创新,尤其是金融衍生产品等,不断丰富农村金融工具,扩大民众运用金融工具的范围,如信息系统与信贷系统相结合、加强网络系统体系建设等,彻底废除传统的,达到政策现代化、效益现代化以及区域发展现代化的综合效果。
在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的基础上,合理调节当前的金融结构。由于市场发展趋势不可预测,市场所追求的是短期效益,而金融系统要确保长期效益最大化,因此要想适应市场经济的进程,要通过不断完善金融结构、扩大金融体系的影响来达到对政策的合理化契合。首先是区域合作,要加强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合作、经济合作以及产业合作,让金融结构和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发挥出最大价值。其次也要重视非农村的金融结构建设,尤其是非正规系统中的小规模经济,一旦影响力与生命力受到影响,很容易影响到国有资源的主体地位。当然,合理化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最主要的还要看制度体系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也需要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共同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首先要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农村金融机构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使之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农副产品的资金投入,因为农副产品的较慢,同时利润也不是很大,在投资的过程中风险很大,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在政策上向涉农的金融机构倾斜,可以适当的减免营业税,或是调整所得税,通过政策的支持使农村金融机构主动支持农业的建设,服务于我国的三农事业。三是要重视农村的信用社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切实的落实好国家对农村信用社财政和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对相关的部门做好扶持工作。最后一点就是要对我国的消费信贷政策进行适当的改进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消费信贷的发展予以支持,让农村消费市场尤其是农副产品的消费市场更有活力,从而也就进一步的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金融和经济关系的研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农业作为我国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与它相关的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关系的研析更是成为了金融研究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现代的社会经济就像一辆跑车,现代的社会金融就是这辆跑车的主发动机,只有社会金融这台主发动机马力够足,才能提升社会经济这辆跑车的最大速度。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金融的合理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能有力的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业经济的增长更能为农村金融的快速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1] 曹协和.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解析[J].农村经济问题,2011(11).
[2] 郭伟渊,薛佳杰.农业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J].中国农业经济,20012(3).
[3] 华 峰.农村金融大有可为――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纵谈金融业如何支持“三农”[J].中国金融家,2011(6).
农业经济个体是指小规模农业生产者、农场主、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等一系列能够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得到实质性利益的企业或个人。农产品贸易摩擦直接牵扯到农业经济个体的利益,这对于一国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微观层面,农业经济个体与农产品的贸易摩擦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直接。本文不仅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重点突出,研究了农业经济个体在不同阶段应发挥的作用,从本源上杜绝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发生。
从农产品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个体农民经营规模狭小,经营这种“超小型”生产规模的农户通常缺乏吸纳现代科技的内在动力,也不具备采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和条件,不利于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和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从而使现代管理效应和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而且,小生产者市场预测能力较差,不够理性,产品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生产上往往彼此模仿kk体育,同上同下,形成“扩散型蛛网”。这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但质量、科技含量不能同时跟上,产生面临进口国技术壁垒限制或反倾销的指控。
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企业盲目出口,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出口市场集中。向某国的大量出口会损害进口国农业集团的利益,由于农业在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进口国为了维护农业产业安全一定会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对本国的损害,贸易摩擦因此发生。
农产品贸易争端的行为者可以是政府、行会、农业经济个体中的一种或几种,而在国内阶段,农业经济个体成为主要力量。其原因在于,国内阶段的关键是在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时,农产品出口企业是否能成功地说服政府立案,并使用DSB。在应诉环节中,企业若能采取积极态度配合调查机构、提供相关调查数据、采取有力措施取得进口国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对于有效解决摩擦争端是非常有力的。
农产品贸易争端几乎包括所有的农产品类别,但大多数情况下,争端仅涉及每一类别的一种或几种产品,产品品种非常集中。申诉方在提起申诉时针对的产品类型有两个发展趋势:第一,对争端所涉及的产品种类划分的越来越仔细、越来越具体、专业性增强。第二,对争端涉及的产品不做任何的划分,以笼统地农产品或粮食作为争端的对象;这就预示着农产品贸易争端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涉及的利益方更多、几乎可以涵盖每一种划分精细的农产品的生产者、生产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农业经济个体无论遭遇国外进口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是数量限制,都会导致出口数量的减少、出口农产品收入下降,影响该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积极性,归根结底影响的是农业经济个体的利益。
增加农业经济个体人力资本投资。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将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变为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要素的素质将成为农业竞争力的发展源泉。而在此阶段对农业经济个体的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应集中于以下几方面:
(1)自觉提高农业经济个体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一项新技术被采用的可能性,与农业经济个体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减少贸易摩擦,农业经济个体必须掌握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此种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农业经济个体自觉为本身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参加初级阶段的教育以及生产教育,掌握一定的生产技能的方法。
(2)对先进工具的使用能力以及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上一种能力的扩充,对农业的认识水平以及对新工具的使用能力更为直接的作用与农业生产,从而更加有效的改变农业的发展格局,提供避免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新方法。一旦农民接受新的生产要素,就要学会如何使用,以便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必然要求农民又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3)提高掌握信息的能力。在贸易摩擦的避免和解决中,农业经济个体需要有对情报的收集以及初步分析能力。具体来说,对于本国和他国的经济政策应当有初步的了解、能够辨别他国政府农业政策对自身的影响、了解出口产品遭遇贸易摩擦的情况等等。这些都需要农业经济各体具有信息的掌握和初步的分析能力。
解决农产品贸易摩擦,从生产阶段开始,农业生产者、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培养农产品绿色生产的意识,支持开发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出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有机食品竞争力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可优化一国食品出口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树立农产品的崭新形象,是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方向,也是应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最佳途径。生态农业强调经济效益,追求高的农业生产收入;包含较为完整的生态过程,使生物物种多样化;生态效益是通过对生态过程的驾驭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人为的各种限制。
农业技术创新是实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改进或创造某种农产品,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者应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强化农产品生产基础及生产安全管理,创建具有环保特色的无公害、高质量农产品示范基地及品牌。农业经济个体应该从生产阶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在保证产品基本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尽量多地运用品牌、包装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注重产品差异化,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不再沿用传统的“以价取胜”的营销方式,而是“以质取胜”,避免恶性的低价竞争,也能从根源上杜绝进口国反倾销诉讼。
世界农业保护政策下,各国都对维系民生的农业实行补贴,如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不挂钩的收入支持、为环境所提供的补贴等。《农业协议》下规定了各种形式补贴的支持条件和支持范围,对大多数国家来说是一种约束,但同时也给了许多补贴程度较低的国家很大的空间。
农业行业协会能够通过对农业经济个体市场行为的监督,促进市场机制的规范化、秩序化。行会在规范市场机制方面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通过调节本行业出口产品的价格、数量及分布情况来规避反倾销、反补贴等。不少国家的行业协会通过收集和监督本行业出口产品的价格、数量及分布的信息,管理和协调行业产品价格,确定最低限价,以引导和保护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价格,同时协调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分布,避免在同一市场上产品量激增或绝对数量过大,降低遭受反倾销的可能,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摩擦。一些规模较小的农业经济个体自身不可能充分掌握相关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对于生产技术较为不纯熟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个体,行业协会会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从业者素质。
西欧和亚洲地区是农产品的主要进口地区,一国的农产品的出口应尽量避免出口地区集中化的现象,以免大量出口遭遇进口国因损害而发起的贸易争端。一国的农业经济个体应该有防范于未然的意识,通过国际博览会、展销会等平台全面掌握国际农产品市场动向和容量,制定出口计划,合理调整出口方向,严于律己,不为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同时,农业经济个体也要积极配合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引导,出口具有本国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注重产品差异化,在品质、色泽、档次上不仅要与国际接轨,而且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名牌优质农产品。
近年来,农产品贸易争端有较为明显的产品针对性。在关贸总协定时期,畜产品、园艺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引起贸易争端的主要农产品,分别占所有农产品贸易争端的31.82%、26.36%和21.82%。而在世贸组织时期,居前三位的争端产品为畜产品、经济作物和全部农产品。分别占同期农产品贸易争端的29.21%、22.47%和14.5%。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司法程序主要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阶段。国内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和政府,国际过程的参与者主要是DSB和争端各方政府。解决国际贸易争端,国内过程的关键是企业能否成功的说服政府立案,并使用DSB,当然,国内企业在说服本国政府采取行动解决争端的同时,也可以直接和贸易争端另一方的正读、企业进行协商。如果案件能够以和平方式得到解决,就不必要进入DSB程序。下面主要分析在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过程中,农业经济个体所起的主要作用。
(1)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必须认识到,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套较为完善的准司法体制,WTO争端解决机构(即DSB)是一个司法机构。WTO各成员国之间因适用有关协定而产生的贸易争端,应该而且只能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予以解决。并且,遭遇摩擦时,只有一国政府才能代表本国参加WTO的谈判和讨论。因此,当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遇到违反WTO规则的竞争行为或不公平贸易措施时,企业应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并要求政府在适当的场合主动向DSB提出申诉,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本国农业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
(2)农产品生产、加工及贸易企业还必须认识到WTO争端解决机制与国际法院等国际司法解决制度不同,其作用不在于裁判谁是谁非,也不在于惩罚谁,而是为争端双方提供圆满的解决,以维护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安全性和可预见性。因此,一旦一国与其他成员方发生农产品贸易争端,应真诚善意地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以便与争端方达成一项相互接受且符合有关协定的解决办法,为维护各成员方在WTO协定下的权利和义务服务。
(3)应增强应诉的主动性。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平时经营过程中应注意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保存。解决农产品贸易争端,既要靠法律,又要靠科学的依据。为此企业必须加强信息搜集与人员组织。
从微观角度上看,农业经济个体无疑在农产品贸易摩擦的诸多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家和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这三方应该相互协调,信息共享,形成一个统一的防御和应对体系,使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kk体育。
[1]咸春龙.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组织化问题 [J].农业经济问题.2002,(2).